近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教育交流(2)
<大学校宜先设速成科,请他国教师开讲,别设译人译之。或有谓译人不能通各种学问者,此语诚然,然除文学以外,各种学科,大都不外谈理。谈理之事,无有不可明者。且此本为一时之急,非久计也。……速成科外,宜特设正科。”帝国教育会会长迁新次说:“招募贵国年少有力之士,既通贵同学问者,授以浅近普通学互换智识,两涂并进,务期速成。限以一年,往复无已,递传递广,或足济贵国教育一时之急乎”。日本人士的这些意见和建议,皆主张中国宜以推行速成教育为主,但亦要发展正式的教育,它后来为清末政府所接受。所以在留日学生中,“速成教育”一时蔚成风气。“速成教育”虽然对促进中国发展新文化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时间短促,在学业水平上,未能达到真正“留学”的要求,这无疑是一个承大的缺陷。日本的教育家当中,也布希望中国的女子也能接受到新式的教育。日本前山阳女子学校校长望月与三郎与吴汝纶谈话时就向吴氏极力陈说女子教育的重要:“固国础之道,在于育英,育英之方法不一,大设学堂,虽谓良法,抑亦末也。欲获人才,须造良家庭。欲得良家庭,须造贤母。贤母养成之道,在教育女子而已。故曰:国家百年之大计,在女子教育。无他,是教育之根本,而实巩固国础之法。……贤若孟母,而后有亚圣。无华盛顿之母,焉有开辟美国之伟功耶。女子教育主要,如斯明明也,世之顽冥者,以之为迂远,徒盛男学堂,以欲养成人才。而入学堂者,其心不纯,其知不明,屈干朽木。何以得为栋梁也。先生明敏,既看破此理,画贵国百年之长策,可不以女子教育为急务也哉”。吴汝纶的《东游丛录》中所带回来的一些日本人士的建议和意见,对中国近代的教育改革和女子教育引起了新的刺激。所以在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开始有女子到日本留学。到了1907年,仅在东京一地,便有近一百名中国女留学生。当时日本的一些人土对中国的女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此等留学生,举止娴雅,志趣高尚,对日本人亦不畏惧,彬彬有礼,为日本妇女所不能及”。(《中国女学生留学于日本之声价》)1907年,清政府正式规定公布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章程》。从此中同算是有了正式规定的女子教育制度,这也应说是中国教育制度上一个重大的改革。(四)聘请日本教员。在1900年以前,虽然也有日本教员来到中国,但是成为一种风尚则是在二十世纪初期。应中国招聘的日本教员人数,最多时达到600名左右。日本中岛半次郎在他所写的《日清间之教育关系》,一书,对中国务省市聘请日本教员的学校名称有明确记载。仅北京、南京、成都三处,就有三十余所学校。当时日本教员讲授的科目主要有日本语、工业、博物、数学、理化、农业、音乐、手工、政法、经济、教育、哲学、地理历史、医学、商业、警务、电话事务、兵科、图画等等。日本教员讲课的时候,几乎全部用日语讲授,故须由曾经留日或在日木人所办的学校读过书的中国人传译。讲中国话流利的日本教员固然可以不用传译,但为数不多。(参见亡日)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从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角度来看,聘请外国教员,是一种合乎客观规律的现象。这是仅次于派遣留学生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仅教育领域是这样,其他经济、医学、文化、科技部门也是如此)这个办法有它的一些优点和特点。一是使本国急需和空白的学科,由于有了外国教员的讲授而得到建立和发展(有时只依靠输入某种新学科、新教材只不够的,还需要有能够传授这门学科的较高水平的师资)。二是它能够使更多的本国学生在自己灼同土上较快得到新100的文化科学知识,比派遣留学生节省更多的费用。三是它加强和促进了国际间学术界,教育界人士的来往,有利于沟通国际间的文化教育交流。近代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二千多年来中日人民友好关系历史上非常有意义的一页,值得我们珍视。(1)清朝末年,中国面临瓜分危亡的的局面,先进的中国人为了使国家复兴,艰苦奋斗,寻找革命真理。因为日本人学习西方有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辛亥革命前后所学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西学”、“新学”,不少是通过日本学到的。这使封建主义的叫日学”发生了一定的动摇和冲击。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结社集会,出版刊物,翻译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社会学说的著作,为反对帝国主义,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制造了舆论。这些活动的影响传到了国内,配合国内的革命活动,起了先锋和桥梁的作用。中国民主主义的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曾以日本为革命运动的根据地,并且得到了日本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同日本思想界、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有很大的关系。早在二十世纪初,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已经从日本书籍中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共产党宣言》的要点。中国早期译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许多是从日文转译而来的。这些译著对于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有帮助的。(2)在教育领域里,通过派遣留学生,翻译日文书籍,派官员赴日考察,聘请日本教员等途径和措施,把资本主义比较先行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育理论和方法陆续的介绍和移植过来,对清末和民初中国的教育改革是起了重大影响的。(3)大量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译著的传入,对繁荣近代中国的学术。风气,打开中国学术界、教育界的眼界,起了启迪的作用。这个时期,什么《西洋哲学史》、《法律泛论》、《国际公法》、《万国地理学新书》、《地质学》、《有机化学》、《植物学新书》、《农艺化学》、《船舶论》、《应用机械学》、《商业经济学》、《森林保护学》等等日文中译书籍象潮水一般涌进中国,中国的知识分子真是“若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耳目为之一新。辛亥革命前后,由于新学的传入,新名词、新术语风行一时,连小学生也能说上几个新名词来,当时这些新的词汇多是从日本输入的。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一般日常用语等方面。诸如:政党(政治)、民主(政治)、运动(政治)、景气(经济)、分配(经济)、资本(经济)、范畴(哲学)、扬弃(哲学)、理性(哲学),权利(法律)、义务(法律)、仲裁(法律)、导师(教育)、讲座(教育)、学位(教育)、原子(物理)、固体(物理)、放射(物理)、细胞(生理)、神经(生理)、静脉(生理)、机械(工程)、建筑(工程)、下水道(工程)、印刷品(文化)、出版物(文化)、展览会(文化)、手续(一般用语)、场合(一般用语)、小型(一般用语),等等。这些词汇:的输入和流行,不仅使汉语的词汇更加丰富,同时也给我们学习近代科学文化知识带来很大的便利。所以新词汇、新术语的输入也是中日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回顾近代中国与日本文化教育交流的一段历史,对于加强中日人民之间的友谊是有重要意义的。10土1986午第土期D'O.土,198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杜会科学版)JOURNALOF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电脑与外语教育的现代化许其潮人类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以前,外语教育主要靠面对面交流、口耳相传和听写强记,石板加石笔成了重要的辅助手段。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使外语教育又进了一步,学生有了统一的课本,增加了阅读和语法翻译等新方法。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广泛采用了电影幻灯、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和语言实验室等一系列电教手段,外语教育事业更是蓬勃发展,面目一新。近几年来,微电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又为外语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手段。本文将从讨沦电脑作为外语教育的辅助手段出发,以国内外大学将电脑应用于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方面的成就为依据,探究电脑在实现外语教育现代化方面的作用与潜力。(——)国外电脑辅助教学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l,从六十年代初美国开始进行电脑辅助教学(CAl)研究至六十年代末为早期阶段。当·时主要利用电脑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如技能训练、句型操练、按预定的程序进行授课等,特别有助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教学,如IBMl500和UNIVAC1110等大型电脑系统。2,七十年代是电脑辅助教学的发展阶段。由于早期的电脑辅助教学系统只是竭力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Traditional1nstruction)过程,未能充分发挥电脑的潜在能力,因此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更富有想象力的途径,使电脑辅助教学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和随时应答能力。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电脑教育研究室(CERL)设计的PLATO lV程序自动教学系统是最突出的代表,它连接校内外近干个终端向学生授课,其中包括近十门外语课程。英国从七十年代开始也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如爱搴克斯大学设计了科技俄语阅读教程。英国还从1975年起每二年召开一次电脑辅助学习(CAL)学术会议。七十年代的大型电脑辅助教学系统打破了多少世纪来的课堂集体听讲的传统,实现了学生自选进度的自动化个别教学(1ndividual- ized lnstruction),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课一变为积极介入教学过程。这种大型系统还有利于减轻师资压力,有利于把教育普及到不同地区的学生,有利于辅导有特殊困难的学生。但由于费用的昂贵,到了1979年为止,实际上只有一些大学和企业才拥有大型系统设备,电脑辅助教学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3,七十年代末,随着微电脑技术的迅速发展,美英等国的电脑辅助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三个新的动向;(1)个人电脑大量进入家庭、学校籼办公室,(2)大量供学习用的软件进入市场,(3)大企业与大学正在联合建立能连接成千—上万微电脑的土02筻大型网络。电脑设备和电脑技术的普及为电脑辅助教学开辟了崭新的前景。目前,除英美外,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我国也已有二十多间高等院校在不同程度上开展这一工作。L.G.亚历山大预言:在未来的十年中,我们将在自学领域看到一场由个人电脑带来的彻底革命。说到了个人电脑,现在则是开始了交互活动的时代。通过使用键盘,操作者能以有限的但有用的方式与机器进行‘人机对话’。个人电脑能对输入作出反应,因而能对我们作出的选择作出反应,表示赞同或不赞同;它能记忆,因而能对我们机上操作过程在一段时期内保存极其精确的记录,并能告诉我们是否接续下去或重新开始;它能控制盒式录音机的启动和停止,因而能对我们说话,并使文字内容与声音同步,它能以各式各样的形状和颜色显示文字,图表,或与文字相结合的图象,因而能不断引起学习者的兴趣,百看不烦,学而不厌,它能奏出曲调和发出各种声音用以表示赞同或不赞同,因而除了用言语以外,还能以变化多样的声音吸引我们;如需要,它能不受时间的约束而耐心等待,直至我们可以接续下去,因而能照顾我们各自的学习速度。个人电脑独一无二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激发学习者热情的魅力。电脑利用我们好胜的本能,能使我们玩游戏时所感受的那种纯粹快乐转移到学习的行动中。(二)电脑在语言教学方面的应用就术语来说,美国人多用‘电脑辅助语言教学’(CALl),而英国入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电脑主要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强有力的计算工具和系统模拟能力,使学生获得一种其他媒体无法提供的学习手段,因此主张称为‘电脑辅助语言学习’(CALL)。但JohnHi巳6ins认为,直至最近,大西洋两岸的人们在这些内容上所致力以求的实际工作却几乎相似无异。他认为,CALL比CALl的权威性要小,但却吸引更多的学生,这一点已在实践中为人们所认识。在语言教学中,教师指导性的作用的整个过程是问答式会话过程。用电脑辅助语言教学时,电脑则代替了教师的角色,向学生提出所有问题,通过“人机对话”,帮助学生学习某一门语言。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电脑对语言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都能起辅助作用,但现阶段多数只应用于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目前,应用于辅助语言学习的电脑软件主要有两大类:程序学习和语言游戏。程序学习(ProgrammedLearning)的原则是把学习材料分解成许多细目之后,再组成具体的步骤。电脑则不同于根据同一原则编写的教科书,它能把知识的许多分支、某种意义的表达和某种语法现象的使用必要时迅速地回复到萤屏的图象显示上。电脑可以模拟如下一个以测验为形式的回复交换次序:1.选择下一个问题2.通过直观显示装置向学生提出问题3.接受学生通过键盘打字的回答4.将学生回答与正确答案进行比较5.告诉学生其回答是否正确6.调整学生每题完成后的总得分+7.如测验未完,再回到次序1103
文章来源:《日本学刊》 网址: http://www.rbxkzz.cn/qikandaodu/2020/1217/391.html
上一篇:杨度首倡“开放”政策
下一篇:日语借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及思考